姓 名:Bob Dylan
英文名: Bob Dylan
國 家:歐美

9548
粉絲
138
歌曲
56
專輯
56
評論

小檔案
英文名:Bob Dylan 中文名:鮑勃·迪倫
原名:Robert Allan Zimmerman
中文:羅伯特·艾倫·齊默爾曼
學歷:大學(中途輟學)
生日:1941-5-24
出生地:美國-明尼蘇達州-Duluth城
生肖:蛇
星座:雙子座
配偶:
Sara Dylan(1965.11.22結婚;1977.6.29離婚) 4個孩子
Carolyn Dennis(1986.6.4結婚;1992.10.?離婚)1個孩子
初戀:Suze Rotolo(就是【Freewheelin'】專輯封面上和Bob挽著胳膊的女孩)
最佳合作者:Joan Baez
一句話點評:鮑勃.迪倫是搖滾樂時代最有影響的歌手和歌曲創作者。
大事記
1941年5月24日他生于明尼蘇達州德盧斯(又譯杜勒斯)城,原名Robert Allan Zimmerman,6 歲時全家移居到一個叫希賓(Hibbing)的靠近礦區的小鎮上。他在希賓附近的高中上學時,他在一個搖滾樂隊中進行了一段短暫的演出,然后到位于明尼阿波利斯的明尼蘇達大學學習了1年。在那里,羅伯特·齊默爾曼名為鮑勃·迪倫,他開始成名是在民歌界的圣地紐約格林尼治村。他決心成為一位“著名的民歌手”,并不顧他少年時期的許多其他音樂的影響,朝著這一方面揚起風帆。
少年時期的鮑勃·迪倫只不過是一個喜愛音樂的平凡男孩,對鄉村樂感興趣。以Arthur Rimband、Hank Williams, James Dean, Woody Guthrie 和 Robert Johnson為偶像。直到14歲時,他在戲院里看到了《Blackboard Jungle》中的搖滾狂熱, 從此他發現了音樂的另一種功能——它的社會學效應。搖流樂的歌詞使人振奮,反映著青少年的個性、野心與叛逆。自此以后,希賓小鎮再也拴不住他的心了。
1961年1月,鮑勃·迪倫從明尼蘇達州立大學輟學,開始專心致力于歌唱工作,并來到紐約Cate Wha 民謠音樂城(Folk City)和煤氣燈(Gaslight)等著名的表演場所演出。
由于他的民謠歌曲受到知識分子的喜愛與支持,CBS的制作人John Hammond 與他正式簽定了合約,不久Albert Closeman擔任了迪倫的經紀人。此刻的迪倫是民謠風暴的煽動者,CBS 公司旗下最受重視的新人,也是年輕一代民謠歌手中最具潛力、呼聲最高的藝人。
成熟
1961年經驗豐富的制作人約翰·哈蒙德(John Hammond)使他與Columbia(哥倫比亞)公司簽約,在他錄制的最初幾張唱片中,幾乎沒有表現出他對漢克·威廉斯(Hank Williams)或查克·貝里(Chuck Berry)的喜愛——盡管他偶爾也無意中像“埃弗利兄弟”(the Everly Brothers)那樣即興演唱。相反,迪倫的音樂在很大程度上屬于民歌復興的主流之音,而且優美動聽,有時是那么光彩照人。
鮑勃·迪倫的處世作《Bon Dylan》于1962年發表。其中收錄了Woody Guthrie 推崇的《Song To Wood》和談紐約生活感觸的《Talking New York》,整張專輯的風格,帶有濃厚的Woody Guthrie式民謠氣息。 另一方面他也采取客觀的立場,來審視當時政治及社會事件,創作了不朽名曲《Blo-wing Changin》,一躍而成為超級巨星。Bob早期的一些作品是以傳統旋律為基礎的,后來逐漸吸取了鄉村音樂的因素和黑人音樂并加以創新。Dylan 的抗議歌曲對當時青年人的心靈起了巨大的震撼作用,因而促使六十 年代美國青年的大覺醒。
他很快被公認為是青年詞作家中像菲爾·帕克斯頓(Tom Paxton)一樣最有才華的。
他的歌曲成為參加民權和反戰運動的白人學生的圣歌,有像《在風中飄蕩》(Blowin’in the Wind)和《大雨將至》。(A Hard Rain’s Gonna Fall)這樣的抗議歌曲,有像傳統的《科里納,科里納》(Corrina Corrina)和以傳統為基礎的《來自北部鄉村的女孩》(Girl from the Country)這樣的愛情歌曲,還有像唱法多種多樣的《我將會自由》(I Shall Be Free)這樣的滑稽歌曲。
其曲調相對來說比較簡單(通常取自傳統民歌題材),而他的演唱技能(無論在演唱方面還是在吉他與打擊樂的演奏方面)在民歌音樂界中來說是純樸自然的,但他的影響卻引人注目。迪倫正在創造一種調式,他所描繪的音樂方式不需要很復雜。他的歌喉、吉他演奏和有時不很完美的口琴聲幫助確定音調,使其音樂從中得以展開并在國內引起轟動。在古巴導彈危機和核裁軍運動的世界中沒有什么比聽迪倫演唱《戰爭的主人》(Masters of War)和《大雨將至》更令人振奮。
轉變
正是在這一時期(1961-1964),迪倫成為民歌界和激進分子的英雄。但在更為廣大的流行音樂界中,他的歌曲卻被認為不過是“最適于別人來翻唱”,其中以“彼得,保羅和瑪麗”所翻唱的歌曲最為著名。由于兩個原因,把這一切都改變了。第一個原因是他反復扮演的激進分子領袖的角色開始使他惱怒,這種惱怒表現在他的歌曲中,以第4張唱片《鮑勃.迪倫的另一面》(Another Side of Bob Dylan,1964)最為明顯。在尚不成熟的歌曲《我的不太有價值的新聞》(My Back Pages)中迪倫對“人生是黑白相間的謊言”進行了譴責,并對其早期堅定的誓言評論說“那時我是多么的老,現在我比那時年輕了”。第二個也是更重要的原因是1963年和1964年期間英國流行音樂的革命。據報道,當迪倫第一次聽到“動物”(ANIMALS)樂隊演唱他的傳統歌曲《旭日之家》(House of the Rising Sun)時,他“跳出汽車的座椅,因為這望權是無禮的改編。這件事在他眼前戰線了一個嶄新的音樂世界,并使他認識到他同時表達對查克.貝里和Woody Guthrie的熱愛是可能的。他的下一張唱片名為《席卷而歸》(Bringing It Back Home),微妙地論及了英國藝人喚醒了他對美國搖滾樂的興趣的贊美。該唱片的一面錄的卻是搖滾樂歌曲,每隔一首歌曲錄一段”滾石“(The Rolling Stones)的即興演唱。在唱片封套上他尖刻地寫著:”我已放棄對盡善盡美的追求?!八囊魳窔g快而無拘無束地跳躍,他演唱的由查克.貝里的《沒完沒了的惡作劇》(Too Much Monkey Business)直接派生的歌曲《隱秘的思鄉病布魯斯》(Subterranean Homesick Blues)輕而易舉地獲得成功。
他在六十年代后期的創作開始自我回歸,具有宗教式的超脫感。
1965年8 月,Dylan的專輯《High way 61Revisited》發表,獲得好評, 此時他的身價已躍升到了流行音樂的頂點,并正式確立 了搖滾音樂家的地位。七十年代Dylan 的作品吸收了Jazz 和Blues的元素,歌詞充滿了哲理性,帶動了七十年代的美國青年,也不 再是反抗的狂熱者,而是逐漸安定下來,出現了哲理性的趨向。
迪倫在方向上的轉變使他失去了一些從前的追隨者,但不管怎樣,該唱片還有另一面,其上收錄了《手鼓手》(Mr.Tambourine Man)和幾乎是政治性的歌曲《好極了,媽媽》(It’s All Right,Ma)。但是他在1965-1966年間舉辦的以他與保羅·巴特菲爾德(Paul Butterfield)布魯斯樂隊為首的在紐波特您民歌音樂節上的演出戲劇性地分裂了他的觀眾,而實際上迪倫正是由于違約才變成搖滾樂界崇拜的偶像。歌曲《像一塊滾石》(Like a Rolling Stone,1965年名列排行榜第2)的成功足以彌補失去的純粹民歌觀眾。這一時期的唱片《重訪61號公路》(Highway 61 Rivisited)和雙唱片《無數金發女郎》(Blonde on Blonde),代表著鮑勃.迪倫的錄音生涯的頂峰。與他合作過的樂手阿爾.庫珀(KOOPER,AL)、羅比.羅伯遜(Robbie Robertson)和納什維爾的樂手如查利.麥科伊(Charlie McCoy)和肯尼.巴特里(Kenny Buttrey),是貫徹迪倫把多年吸收的各種風格融合在一起的想法的最佳人選。這些歌曲結構仍很簡單,采用陳腐的反復樂句,但它們通常更長一些、更流暢一些。庫珀那豐富的風琴樂音使《近似女王簡》(Queen Jane Approximately)和《像一塊滾石》等歌曲具有權威性效果,迪倫的抒情詩是至關重要的,雖然現在線條的連貫性已崩潰,但卻有豐富的、無數的形象蜂擁而至。他們的景象是具有強大而特殊的夢想邏輯性的內心景象。有時[在歌曲《墓碑布魯斯》(Tombstone Blues)、《荒涼的街道》(Desolation Row)中]它充滿著有關聯奇怪的歷史人物,有時它們機具抒情性[表現在歌曲《約翰娜的景象》(Visions of Johanna)和12分鐘《洛蘭茲的憂傷眼睛的女人》(Sad Eyed Lady of the Lowlands)中],使人看到一種把布魯斯改變成鄉村音樂的原型形象。迪倫滑稽而又面無表情的幽默感在《雨天的女人們》(Rainy Day Women)和《豹皮藥盒帽》(Leopard Skin Pill Box Hat)中仍明顯可見。
迪倫的個人生活方式在他所創作的歌曲的千變萬化的無秩序中得到準確的反映。他似乎正驅使自己以驚人的步伐前進(在幾個月的時間內發行了《重訪61號公路》和《無數金發女郎》等共3張唱片)?!八麑⒊蔀閭髌嫒宋铩?,皮特·西格(Pete Seeger)說,“如果他最終沒有精神失常的話”。即將發生內向爆炸的感覺在他1966年與“鷹” [The Hawks,后來變成“樂隊”(The Band)]巡回演出時進行的精神發泄性演唱中特別強烈。
1966年8月迪倫的事業突然被一次摩托車禍中斷,他有兩年沒有與公眾見面,不過他的風采卻無處不在,從每個主要商店的廣告畫到新聞界對他急切返回歌壇的不斷傳聞,非法銷售的音樂會(如1965年在倫敦舉國的著名的艾伯特大廳演出)唱片也很流行。他的沉默相反卻促使他的藝術絕技有所發展,具有不同程度的輕信和明智的迪倫學家活躍起來。在1967年間迪倫與“樂隊”(他1965-1966年與該樂隊一起進行巡回演出)在伍德斯托克居住了一段時間,他的音樂在這種隱蔽的環境中繼續發展。這一時期錄制的唱片(這些唱片不久在非法交易中可以買到)被歪曲為可探查迪倫要成為新的搖滾樂歌王的想法。有些歌曲是令人狂笑的滑稽的酒后胡言,《讓亨利夫人狂歡》(Please Mrs Henry)、《百萬美元狂歡會》(Million Dollar Bash),但是那些較憂郁的歌曲決定了整體情緒是悔罪的、充滿不詳的預兆感。在歌曲《狂怒之淚》(Tears of Rage)和《太多微不足道的事》(Too Much of Nothing)中他似乎對他的過去感到罪責難逃,并對他所扮演的——公認的=不知不覺地——那些角色感到懊悔。在歌曲《我將得到解脫》(I Shall Be Released)和《著火的輪子》(Wheel’s on Fire)中似乎模模糊糊地、下意識地意識到一次迫近的、可能是迪倫演唱的所以歌曲中最有個性、最動人的。絲毫沒有表現他以往出版的大多數作品中的乏味、毫無信心、也毫無驕傲之感。他以哀怨而又不加雕飾的聲調演唱這些歌曲,偶爾還加入理查德.曼紐爾(Richard Manuel)的和聲。迪倫與“樂隊”在1967年演唱的所有歌曲被冠以《地下室磁帶》(The Basement Tapes)之名非法銷售,它是迪倫最有美感、最直截了當的唱片。如果說唱片《佩珀軍士孤獨心靈俱樂部樂隊》(Sgt. Pepper)和《無數金發女郎》是對60年代新反主流文化的樂觀主義之最好的慶祝,那么唱片《地下室磁帶》則是對這種樂觀主義的另一面的關鍵表達。在這一方面,它必定會被列為70年代非烏托邦式的探索流行語言的一系列主要唱片中的先驅。最后,這些唱片在錄制完8年之后的1975年,在Columbia公司正式發行。
迪倫以1968年發行的唱片《約翰.韋斯利.哈丁》(John Wesley Harding)表明他對一般公眾的新的態度。與復雜性(音樂的和抒情詩的)流行趨勢形成鮮明對照,這些歌曲是直截了當的和簡潔的,并且繼續探索犯罪和自疑的主題。但是最后的兩首歌《順著小河灣走》(Down Along the Cove)和《今晚我將是你的寶貝》(I’ll Be Your Baby Tonight)趨向后來接著錄制的兩張鄉村音樂唱片的那種柔美的音調,這兩張唱片是《納什維爾天空輪廓》(Mashville Skyline,1969)和《自畫像》(Self Portrait,1970)。這些唱片給迪倫招致自1965年轉向搖滾樂以來第一次真正的抨擊。他被譴責倒退到鄉村音樂的平淡和傷感之中,而收入其他民歌的雙張唱片《自畫像》則被說成不過是放縱自己。事實上,這也是早期音樂對迪倫存在影響的另一個例子:他與約翰尼.卡什(Johnny Cash)的友誼可以追溯到60年代初期,約翰尼.卡什曾與他在唱片《納什維爾天空輪廓》中合唱了一首《來自北部鄉村的女孩》。這些唱片標志著搖滾樂與鄉村音樂之間具有重要意義的重新融合的開始,因為許多人,從“飛鳥”(The Byrds)樂隊到瓊·貝茲(Joan Baez)都跟隨他在納什維爾錄制唱片。然而這些唱片是迪倫最后的一些具有先驅作用的唱片。在70年代,他對搖滾樂的發展小有作用,他的一些唱片冗長而且優劣不均。在唱片《新的早晨》(New Morning,1970)和《行星浪潮》(Planet Waves,1973)中他的發音常常是自然的、甚至是陳腐的,通常代表著遠遠擺脫早年那刺耳尖利的愛情歌曲傳統的愛好家庭生活的角色?!杜撂?加勒特與比利小子》(Pat Garrett and Billy the Kid,1973)是一張電影插曲唱片,其中包括一首經典歌曲《敲天堂之門》(Knocking on Heaven’s Door)。與70年代以往的唱片形成對照,唱片《路上的血跡》(Blood on the Tracks,1975)中包括令人痛苦的《愚蠢的風》(Idiot Wind),含義模糊的《莉莉,羅斯瑪麗和杰克之心》(Lily,Rosemary,and the Jack of Hearts)和矯揉造作的《簡單的命運扭曲》(A Simple Twist of Fate)等歌曲,由此可見迪倫正有意進行探索,在有關魯本.卡特爾(Reuben Garter)被非法監禁的故事的歌曲《颶風》(Hurricane,1975)中也明顯有類似的感覺。
步入70年代
迪倫仍受到他在前10年中所受到的注意。1971年他出版了一本片面的、超現實主義的小說《塔蘭圖拉》。他在薩姆.佩金帕的影片《帕特·加勒特》中扮演一個簡短而突出的角色。他那為數不多的幾次公開演出(為孟加拉國舉辦的音樂會、伍迪.格思里紀念活動)于是著對他1974年與“樂隊”進行的美國巡回演出的響亮的回答。演出門票售出600萬張,還錄制了實況唱片《在洪水到來之前》(Before the Flood),從這張唱片可以看到迪倫和“樂隊”都有效地回到他們早年最好時代。當迪倫與Columbia公司的合同期滿時,他轉到Asylum公司的英國公司Island。這張唱片和另一張唱片《行星浪潮》都是在Asylum公司錄制出版的。與Columbia的關系一直是風波疊起的,特別在中止合同的兩年和傲慢的克萊夫.戴維斯(Clive Davis)出任最高行政官以后。他試圖把合作的音樂業務形象擬人化,而Asylum唱片公司的戴維.格芬則在藝人們的幫助下取得長足的進展。在這以后Columbia公司出版了有感染力的唱片《迪倫》(1974),這是一張只要迪倫歌迷才感興趣的憤世嫉俗的選編唱片。結果,唱片《行星浪潮》與這張唱片相對較大的銷售量在1974年致使迪倫與Columbia公司簽訂了又一個5年的合約。
70年代中期,迪倫在“滾雷”巡回演出(與瓊.貝茲及其他人一起)中表現自己是同行中的音樂家。然而他被謠言和像A.J.韋伯曼(A.J.Weberman)這樣的迪倫學家們的嚴密監視所糾纏,A.J.韋伯曼總是樂于接受對迪倫的私生活和親以色列的同情感“揭露”的職責。他與妻子薩拉的關系并不是沒有問題的,他們的關系正在惡化,即將利益的痛苦與絕望充滿于唱片《路上的血跡》(1974)和《心愿》(Desire,1975)之中,后一張唱片中包含了幾首與雅克.萊維(Jacques Levy)合作創作的歌曲。1977年迪倫與薩拉正式離婚。迪倫又投入到另一次“滾雷”樂隊巡回演出中,并從中產生了一段長達4個小時的影片《雷納多和克拉拉》(Renaldo and Clara),該影片中插入了一段由迪倫表演的半自傳性的音樂會。1978年,即該影片上演的那一年,又發行了唱片《街頭示威》(Street Legal),從這張唱片可以明顯地聽到迪倫正發生著宗教信仰的改變,那生動形象的描述和類似福音音樂的伴唱不久就使他著了迷。1979年迪倫聲稱自己是一個再生的基督教徒,宗教的主題是他后面4張唱片的核心,這4張唱片是《慢車開來》(Slow Train Coming,1979)、《得救》(Saved,1980)、《愛的爆發》(Shot of Love,1981)和《異教徒》(Infidels,1983)。1985年發行了《皇帝諷刺劇》(Empire Burlesque)和《爛醉如泥》(Knocked Out Loaded),后者是與劇作家薩姆.謝潑德和湯姆.佩蒂(PETTY,TOM)合作的。
1986年,迪倫又回來進行巡回演出。這回是與湯姆.佩蒂和為他伴奏的“傷心人”樂隊一起,音樂廳和體育場中仍然人山人海。由丹尼爾.拉努瓦(Daniel Lanois)制作的怪異恐怖的《噢,天啦》(Oh Mercy)也成為迪倫成功專輯之一,由名為“永不停止的巡演”(Never Ending Tour)的巡演和1992年的專輯《像我一樣對你好》(Good As I Been to You)中可以看出,迪倫的那種獨特的木吉他家沙啞嗓音的民謠形式風格已日漸衰敗。為慶祝迪倫50歲生日,CBS公司發行了令人注目的3張一套專輯《私錄卡帶系列》(The Bootlegs Series),收錄了他1961-1991年的非法出版的歌曲。
成就
迪倫的影響力主要體現在60年代,如果沒有迪倫,無疑搖滾樂將走一段彎路,將不會有“披頭士”(BGEATLES,THE)的《佩珀軍士》(Sgt.Pepper),不會有“滾石”的《乞丐的宴會》(Beggar’s Banquet),也不會有“樂隊”的《來自大平克的音樂》(Music form Big Pink),這就是他的影響程度。他對音樂的最主要的貢獻,這點也影響了列農和麥卡特尼之后的很多歌手,那就是歌詞的深刻寓意與音樂成為同等重要的一部分,從他一開始的抗議歌曲,就展示了他的歌詞比他的音樂更浪漫、更激動人心。他對工業國家整個一代人的敏感性的形成起了很大的作用,他的音樂對理解和分析60年代是至關重要的。
他對音樂的最主要的貢獻,這點也影響了列農和麥卡特尼之后的很多歌手,那就是歌詞的深刻寓意與音樂成為同等重要的一部分,從他一開始的抗議歌曲,就展示了他的歌詞比他的音樂更浪漫、更激動人心。他對工業國家整個一代人的敏感性的形成起了很大的作用,他的音樂對理解和分析60年代是至關重要的。
縱觀其音樂生涯,Bob Dylan 真正賦予了搖滾樂以靈魂。

Bob Dylan的留言板
欧美 日韩 一区,欧美 日韩中文字幕,欧美 丝袜 另类,欧美 特黄A片老少配,欧美 同性同志 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