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er Gabriel

姓 名:Peter Gabriel
英文名: Peter Gabriel
國 家:歐美

9548
粉絲
138
歌曲
56
專輯
56
評論

彼得·蓋布瑞爾(Peter Gabriel)生于1950年2月13日,出生地是英國倫敦,他是個音樂鬼才,不但是樂團主唱,而鍵盤、敲擊樂、直笛、以及合成樂器都是拿手絕活。Peter Gabriel是1970年代紅極一時的搖滾樂團「創世紀」(Genesis)的團長,鼎鼎大名的搖滾樂巨星Phil Collins則是樂團的鼓手。就搖滾樂的領域而言,創世紀樂團讓所謂的「激進搖滾樂」(Progressive Rock)成為更華麗、更具戲劇性的樂風。
后來Peter Gabriel單飛之后,在事業上的企圖心依然不減,但在創作上卻呈現更為細致的樂風。1977年,他以「Peter Gabriel」的同名專輯首次作個人演出。他也開始嘗試樂風更為晦暗、更富有知性、以及更前衛、更電子化的演出。這張專輯以及1978與1980隨之而來的兩張同名專輯,使Peter Gabriel成為一位知名的偶像派藝人。在1982年的《Security》專輯中,他開始向主流音樂靠攏,專輯中《Shock the Monkey》一曲,使他首次打入排行榜前40名,同時也獲得葛萊美獎的提名,如此也才有1986年《So》這張專輯的多白金唱片銷售盛況。
當時,MTV開始流行,Peter Gabriel的MTV風格極具獨創性,《So》這張專輯中的單曲《大榔頭》(Sledge Hammer)也成為其第一首排行榜冠軍歌曲;該首單曲的MTV也成為滾石雜志的年度音樂錄像帶第一名大獎,在當年總共贏得了九個MTV的獎項。
開始嘗試電影配樂
音樂事業的成功,并沒有使Peter Gabriel的音樂逐漸走入商業化的死胡同中,他甚至開始進行電影配樂的多方嘗試。1984年開始,他首次擔任電影配樂專輯的制作人,作品《再看我一眼》(Against All Odds)真的是叫好又叫座,Phil Collins深情主唱主題曲《Against All Odds》大受樂迷歡迎,這固然是專輯成功之關鍵,而Peter Gabriel的制作功力也功不可沒。1985年的《鳥人》(Birdy)、1989年的《基督最后誘惑》(The Last Temptation of Christ)兩張創作作品,以及晚近1998年的《X情人》(City of Angels)等制作,在在都顯露出他在搖滾樂音樂表演創作之外的才華。
話說1985年,他在電影配樂方面的處女作也出爐了,他為大導演Alan Parker作品《鳥人》(Birdy)配樂,即獲得當年坎城影展評審團大獎的肯定。在這張專輯中,Gabriel巧妙地運用電子合成樂器,意圖描繪出片中主角意識與潛意識的起伏交迭、影像與夢魘的糾纏繚繞。
1989年,另一美國資深導演史科西斯(Martin Scorsese)備受爭議的作品《基督最后誘惑》(The Last Temptation of Christ),由William Dafoe(飾演耶穌)、Harvey Keitel(飾演猶大)與Barbara Hershey(飾演誘惑耶穌,并使耶穌幻想與其發生性關系的女子Mary Magdalene)等演技派紅星主演;而有「變色龍」之稱的搖滾樂手David Bowie也在片中軋了一角,飾演古羅馬知名的行政長官Pontius Pilate。這部電影主要改編自希臘克里特島的著名小說家、同時也是知名詩人與哲學家卡桑札契斯(Nikos Kazantzaki)的同名作品,將耶穌描繪成一個常常陷入自我懷疑的凡人形象,經過百般不愿的掙扎過程,最后接受了他自身所具有的神性,以及無法擺脫的最終命運。
由于故事的地理背景在中亞,具有濃厚的非西方文化色彩,史科西斯找到Gabriel為他配樂,該片配樂《Passion》現已經成為世界音樂中「World-beat」音樂類型的經典代表作。所謂「World-beat」音樂是指一種民族音樂色彩濃厚,以「非西方」音樂文化為根源的音樂,在特色上,強調對敲擊樂的應用,而且節奏感強烈。這張專輯可以說是Gabriel長期以來投入世界音樂領域所累積出來的一個藝術成就。專輯中的聲音炫爛美麗,其所營造出的聲音氛圍,對于這部富有靈性的鉅片來說,可以充分引發觀眾之共鳴。在創作前,Gabriel深入土耳其、非洲賽內加爾(Senegal)與埃及等地搜集原野中的民族音樂原音;雖然一聽就可以察覺到專輯中濃厚的中東風味,但Gabriel巧妙地融合了古代與現代的音樂,終究讓這張專輯超越了地域與時間的限制,展現出世界音樂所具有的「民族╱世界融合」(ethnic/global)以及「古代╱現代」(ancient/modern)等二元性。
節奏感鮮明、實驗風格強烈已然成為Gabriel的特色之一,在貼近世界音樂風格的同時,我們也可以發現這張專輯的宗教音樂色彩,但是經過Gabriel的創作與揮灑,背景所呈顯的縹緲人聲又是如此令人動容,風格詭異中又帶著悠遠寬闊的New Age表現手法,十足地耐人尋味。于是這張《基督最后誘惑》的電影配樂《Passion》專輯,不但獲得1989年第32屆葛萊美獎「年度最佳New Age專輯」,同時也獲得最佳電影配樂的提名。
富有濃厚的人道主義精神
在當代的搖滾音樂史上,Peter Gabriel可說是一位極為特立獨行的藝人,他從早期的非主流前衛曲風,發展到后來成為一位流行音樂巨星,最后更成為一位世界音樂的愛好者,其創作歷程的變遷與發展可說是精采紛呈。
Peter Gabriel對于世界音樂的興趣,可以說是導因于他本身濃厚的人道主義精神。1980年他發行了《Peter Gabriel》為名的專輯,這是他的第三張唱片,而他在音樂藝術上的成就也有了進一步的突破;從此,他不但被視為搖滾樂中最具有創新精神的藝人,同時也是最富有政治關懷的藝人之一。專輯中第10軌名為《Biko》的歌曲,是用來紀念一位南非的反種族隔離運動者(anti-apartheid activist),歌曲中有濃厚的南非音樂色彩,而這首歌也在80年代南非對抗白人政府的局勢中,成為反對運動主題曲中最受矚目的一首。從此,Gabriel與世界音樂結下了不解之緣,同時他也成為西方藝人中最關心第三世界人權運動發展的人之一。
對世界音樂的發展多所貢獻
1983年,他主辦「音樂、藝術與舞蹈的世界節慶」(WOMAD─World of Music, Arts, and Dance Festival),為了籌設財源,他與Genesis時期的老伙伴進行一次復合的演出;在Gabriel的大力推動之下,WOMAD節慶成為世界音樂的年度盛事,并且曾經數度發行紀念專輯。例如在《WOMAD:An Introduction to World Music-Vol.1》專輯中,來自于印尼巴里島(Bali)、巴基斯坦、愛爾蘭(Willie Clancy)與南美哥倫比亞(Toto La Momposina)等地的藝人齊聚一堂,為當時方興未艾的世界音樂形式,留下一筆特別的紀錄。1993年后,Gabriel帶領著澳洲的「斗室樂團」(the Crowded House)、英國曼徹斯特的James合唱團、以及作風向來特立獨行的愛爾蘭光頭女歌手席妮歐康納(Sinead O`Connor)等人在美國境內進行WOMAD的巡回演出。順道一提,據說席妮歐康納是Gabriel于九○年代初離婚后,再度覓得的愛侶。1996年,WOMAD到意大利威尼斯舉行音樂嘉年華會,也發行了《WOMAD Live at the Carnival of Venice》這張專輯,顯示Gabriel為世界音樂樂界所付出的努力與貢獻。
1986年與1988年,他分別參與了兩個由國際人權協會(Amnesty International)所主辦的世界巡回演出,其它參與者還有英國的Sting、加拿大的Bryan Adams、以及愛爾蘭的U2合唱團、美國的Bruce Springsteen與Tracy Chapman等人。約略在參加世界人權巡回慈善演唱會的同時,Peter Gabriel開始著手進行世界音樂的創作,并且成立了Real World。他所自創的Real World唱片公司,經營得有聲有色,目前,他正負責執行公司的許多媒體計劃,這也是他在WOMAD音樂節之外,最積極實際的努力。

Peter Gabriel的留言板

Peter Gabriel的熱門專輯

猜您可能喜歡的歌手

欧美 日韩 一区,欧美 日韩中文字幕,欧美 丝袜 另类,欧美 特黄A片老少配,欧美 同性同志 在线